参评资格

一、总则

智创奖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在数据科学及相关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个人、团队和机构。所有参赛者必须符合智创奖的参资格要求,并遵守公平竞争、学术诚信和科技伦理原则。

 

二、参赛对象

1. 个人参赛资格

符合以下条件的个人均可报名参赛:

研究人员: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实验室的科学家、教授、研究员或博士后。

工程师与开发者: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有实际创新成果的工程师或技术专家。

企业家与创业者:创办或领导科技型企业,并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或相关领域有突出创新的企业家。

政策制定者与社会创新者:在数据治理、科技伦理、公共政策等领域推动技术应用,并产生社会影响的个人。

青年科学家(适用于智创青年创新奖):申请人年龄40岁及以下,在数据科学或相关领域有创新突破。

2. 团队参赛资格

以下团队可提交联合参赛申请:

跨学科研究团队:由高校、研究机构或实验室组成的团队,在数据科学及相关领域取得重要研究突破。

企业与产业创新团队:在商业或产业环境中推动数据科学技术落地,并取得实际成就的团队。

社会公益组织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领域推动数据科学应用,并产生全球影响的团队。

所有团队必须明确团队负责人,提交完整的研究成果及影响力报告。

3. 机构参赛资格

符合以下条件的机构可申请相关奖项:

高校与科研机构:在数据科学领域长期投入研究,并取得系统性突破的大学、实验室或研究中心。

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推出突破性技术的企业。

非营利组织:利用数据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变革,产生积极影响的非营利机构或国际组织。

 

三、参赛项目要求

所有提交的项目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原创性: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研究或技术创新,且未曾获得其他国际性奖项(区域性或行业性奖项不受限制)。

技术创新性:项目必须在数据科学及相关领域有突破性进展,并具有技术可行性。

产业应用价值(适用于产业奖项):项目需展示其技术的市场应用潜力或已投入实际使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社会影响力(适用于可持续发展奖项):项目需能证明其在环境、教育、医疗、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贡献。

 

四、参赛限制与禁止事项

利益冲突:智创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得参与评选,且评审委员会成员所在机构提交的项目将接受额外的独立审核,以确保公平性。

学术诚信:参赛者不得提交抄袭、篡改或伪造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如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参赛者将被取消资格,并被禁止参加未来三届智创奖。

法律合规:所有参赛项目必须符合国际法律、数据隐私法规(如GDPR)和人工智能伦理标准。涉及敏感数据、隐私信息的项目需提供相关合规证明。

 

五、特别说明

全球开放性:智创奖面向全球开放,无国籍、地区或机构限制,所有符合条件的个人、团队和机构均可报名参赛。

多类别参赛:参赛者可同时申请多个奖项,但需分别提交针对不同奖项的参赛材料,并说明其符合性。

       联合申请:跨国团队、学术-企业联合团队可联合提交申请,但需明确责任方,并确保所有参与方签署合作协议。